济贫法(济jì)的拼音、解释、组词
济贫法(济jì)的简介:
jì/jǐ pín fǎ (jì/jǐjì)
英国17-19世纪制订的救济失业贫民的法律。圈地运动兴起后,于1555年开征济贫税。1601年正式颁布济贫法,规定给残废者发失业救济金。1795年济贫条例规定了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标准,以及低于此标准的补贴。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健康男性失业者不予救济,必须进贫民习艺所从事苦役。
英国17-19世纪制订的救济失业贫民的法律。圈地运动兴起后,于1555年开征济贫税。1601年正式颁布济贫法,规定给残废者发失业救济金。1795年济贫条例规定了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标准,以及低于此标准的补贴。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健康男性失业者不予救济,必须进贫民习艺所从事苦役。
- AI解释
《济贫法》(拼音:jì pín fǎ)是关于社会福利和贫困救助的一种立法。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济贫法”这个词汇,但有类似的概念和措施来帮助穷人。在西方尤其是英国,1601年颁布了第一部系统性的济贫法——《伊丽莎白济贫法》(The Elizabethan Poor Law),旨在通过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对贫困者进行救济。
解释
- 内容:通常包括建立社会福利体系、确定受救助对象的标准和方式、设置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管理等。
- 目的:保障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
- 实施:涉及多个层面的政策与措施,从地方到国家都有相应举措。
造句
- 政府正在考虑修改现行的济贫法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 研究发现,济贫法对于减轻社会贫困有着积极作用。
- 在济贫法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申请人的隐私权。
- 村委会最近通过了新的济贫办法案,旨在为更广泛的群体提供帮助。
- 济贫法不仅关注物质上的援助,也注重精神层面的支持与辅导。
需要注意的是,“济[jì]”在“济贫法”中并不是指救助、救济的意思,而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渡水、过河的“jì”,这里的用法是一种借音现象。
分词解释
济
jì,jǐ
1 渡,过河:同舟共~。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3 补益:无~于事。
贫
pín
1 穷,收入少,生活困难,与“富”相对:~穷。~寒。~民。清~。2 缺乏,不足:~乏。~血。~瘠。3 絮烦可厌:~相(xiàng )。~气(a.絮烦可厌;b.行动态度不大方。“气”均读轻声)。4 僧道谦称:~道。~僧。
法
fǎ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