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牒的拼音、解释、组词

状牒的简介:

zhuàng dié
1.呈报的公文。 2.诉讼的呈文。

  • AI解释

状牒》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上呈给官府或皇帝的文书,主要用于陈述事实、请求裁决或上报情况。它一般由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撰写,并直接递交至相关部门或个人手中。根据用途的不同,《状牒》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 告状状:用于民间百姓向官府控诉不公行为,请求司法救济的文书。
  2. 呈文状:官员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请示政策或表达意见时使用的正式文件。

下面提供5个与“状牒”相关的造句:

  1. 刘老爷因不满邻居占用自家地界种树,决定提笔撰写一份告状状,向当地官府申诉。
  2. 王县令在处理民间纷争时,常常要求双方当事人提交状牒,以便明察秋毫,公正裁判。
  3. 古代官员常通过呈文状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请求指示或政策支持,以更好地履行职责。
  4. 家族中有人遭遇冤屈,在族人帮助下撰写了详细状牒,希望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正名。
  5. 过往的小说和戏曲作品中不乏描绘书生撰写状牒、赴京科考的情节,展现了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以上内容是对《状牒》这一概念的基本解释以及相关的使用场景。请注意,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状牒”这个词,更多时候会用到“诉状”、“呈文”等词汇来替代其含义。

分词解释

zhuàng

1 形容,样子:~貌。奇形怪~。2 情况,情形:~况。病~。现~。3 叙述,描写:~语。~其事。写情~物。4 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行~。诉~。供~。5 特种格式的凭证:奖~。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