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则的拼音、解释、组词
理则的简介:
lǐ zé
1.即逻辑。 2.原理法则。
1.即逻辑。 2.原理法则。
- AI解释
《理则》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似乎不是正式的词汇组合。不过,根据其结构分析,“理”意味着道理、规律或原则,“则”可以理解为准则、法则或者规则。“理则”可能是指某种行为或思维应遵循的道理和法则。
详细解释
- 含义:《理则》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指导思想或行为规范,强调按照一定的道理、法则行事。
- 应用领域:这个词汇可能广泛应用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用以探讨行为准则或道德规范。
- 特点:“理则”注重内在的原则性和逻辑性。
造句
-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守《理则》,确保每个人的权益得到公平对待。
- 教育孩子时,《理则》告诉我们,要耐心引导他们认识世界、理解道理。
- 对于任何一项决策,《理则》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利害关系,还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 《理则》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互相尊重和公平交流的重要性。
- 在科学研究中,《理则》指导着我们要遵循科学方法论来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
请注意,由于“理则”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组合,在实际使用时可能会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调整。以上内容是基于对“理”与“则”的理解做出的推断性解释及造句。
分词解释
理
lǐ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则
zé
1 模范:以身作~。2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3 效法:~先烈之言行。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5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