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的拼音、解释、组词

夷夏的简介:

yí xià
1.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2.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 AI解释

词语详解:夷夏

定义:夷夏”是中国古代用来区分中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一种说法。其中,“夷”通常指边远地区的民族或非华夏族系的人群;而“夏”,则代指以中原地区为主的华夏族,也就是古代的汉族。这种称谓在历史上反映了文化认同和地域差异的关系。

历史背景: 自先秦时期起,随着周朝建立分封制,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族群划分概念。“夷”与“夏”的区别不仅仅是一种地理上的区分,更多地承载了文化和文明的不同。西周时期确立的“尊王攘夷”政策就反映了这种文化认同。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夷夏”已经不再用于描述具体的民族或族群差异,而更多的作为一种历史概念出现。它被用来讨论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等问题。

造句:

  1. 在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天下大一统”的观念,“夷夏”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2. 古代中国的“夷夏之辨”,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与吸收过程。
  3.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和技术传入中原地区,促进了“夷夏交融”。
  4. 尽管在历史长河中,“夷夏之辨”曾经深刻影响了社会结构,但现代中国更加注重各民族间的平等与团结。
  5. 通过研究古代文献中的“夷夏”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族群关系和文化变迁。

分词解释

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杂处(chǔ ㄔㄨˇ)。3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4 弄平:~为平地。5 消灭:~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6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7 古代的锄类工具。8 同“ 怡 ”,喜悦。9 同“ 痍 ”,创伤。10 姓。

xià

1 一年的第二季:~季。~天。~令。~播。~熟。~粮。2 中国朝代名:~代。~历。3 指中国:华~。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