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户的拼音、解释、组词
两税户的简介:
liǎng shuì hù
1.依两税法纳税的人家。
1.依两税法纳税的人家。
- AI解释
《两税户》是古代中国财政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指唐代开始实施的一种税收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田赋与杂税合并为统一的“两税”,即资产税和土地税。两税征收的标准是以土地面积和财产价值为基础,同时废除了以往按人口征税的方式(如租庸调制),从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详细解释:
- 起源与发展:
-
唐代初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均田制逐渐瓦解,原来的租庸调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情况。于是,唐德宗时期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
-
征收方式与标准:
- 两税的征收费用主要是依据土地和资产的价值来确定。在具体实施中分为夏、秋两次分别征收,故称为“两税”。
-
在财产方面,以资产多少来定等第,按等级征税。
-
制度影响与意义:
- 两税法的推行标志着古代中国税收制度从人头税转向以土地和财产为依据的税制转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这种新的赋税方式减轻了农民的人身束缚,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造句实例:
- 历史上,《两税户》这种税收模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 唐朝时期,实行了《两税户》,使得国家财政收入更加稳定和可靠。
- 《两税户》的推行使得农民不再受频繁的人头税困扰,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 在《两税户》制度下,土地和资产价值成为了征税的主要依据,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变革。
- 研究《两税户》,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脉络。
分词解释
两
liǎng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税
shuì
1 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收。~额。~款。~率。~法。~制。~务。2 姓。
户
hù
1 一扇门,门:门~。窗~。~枢不蠹。夜不闭~。2 人家:~口。~主。门~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3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头。开~。4 门第:门当~对。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