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的拼音、解释、组词

中经的简介:

zhōnɡ jīnɡ
1.人体内的主要经脉。 2.宫廷中收藏的经籍。汉代有"中五经"之称。三国时魏秘书郎郑默将宫中所藏经籍整理编目,称为"中经"。晋秘书监荀勖因"中经"更着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后称为《晋中经簿》。见《汉书.刘向传》﹑《隋书.经籍志一》﹑《新唐书.艺文志二》。 3.唐﹑宋国子监教诸生读经,依经书文字多少,分为大﹑中﹑小三等。其中等者为中经。唐以《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宋以《书》﹑《易》﹑《公羊》﹑《谷梁》﹑《仪礼》为中经。见《新唐书.选举志上》﹑《宋史.选举志一》﹑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宫中秘藏的经籍。《晋书.卷三九.荀勖传》:「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勖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于是采公曾之中经,刊弘度之四部。」

2. 唐、宋国子监教诸生读经或进士考试时,依文字的多寡,将经书分为大、中、小三级。隋唐称《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宋称《书经》、《易经》、《公羊》、《谷梁》、《仪礼》为「中经」。

3. 中间经过。如:「从台北到高雄,中经台中。」

中经》词汇解析

在汉语中,“中经”通常作为一个名词来使用,它主要指的是“中央经络”,是一个医学术语。不过,在特定的历史文献或文化语境下,“中经”也有其他含义。

  1. 在医学领域:“中经”是指人体的中间部位的经脉系统。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正经,其中有些经脉位于身体的侧面(如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而“中经”特指那些分布在人体中间部分的经脉。

  2. 其他含义:在特定的历史文献或文化语境下,“中经”可能还有其他含义。例如,在某些古代典籍中,它也可能被用来指代某种书籍或者重要文献中的核心内容等。

造句

  1. 她通过练习针灸来调理自己的中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改善身体的整体机能。
  2. 在中医理论中,保健时需注重调理中经,以确保气血畅通无阻。
  3. 医生告诉她,如果经常按摩特定的中经穴位,可以缓解腰痛症状。
  4. 他研究了大量古籍,终于在其中发现了解决疑难病症的关键所在——“中经”的秘密。
  5. 这次的医学研讨会主题就是探索人体中经的功能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请注意,“中经”一词较为专业且特定于中医领域,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相对较少。上述句子更多是基于其含义所构建,而非常见用法。

分词解释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