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兵役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义务兵役制的简介:
yì wù bīng yì zhì
也称“征兵制”。国家规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必须承担一定期限军事任务的制度。通常包括在军队中服现役和在军队外服预备役。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有效补充兵员的主要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5年7月始实行义务兵役制,1984年5月又规定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在校学生参加军训也是履行兵役义务。
也称“征兵制”。国家规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必须承担一定期限军事任务的制度。通常包括在军队中服现役和在军队外服预备役。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有效补充兵员的主要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5年7月始实行义务兵役制,1984年5月又规定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在校学生参加军训也是履行兵役义务。
- AI解释
《义务兵役制》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都有参加军队服役的义务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在一些国家实行过或者仍然存在,旨在通过有组织和系统的方式,动员并训练公民成为士兵,以维护国家安全或参与国际和平行动。
详细解释:
- 义务:指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责任。
- 兵役制:指的是国家为了维护国防安全而设立的兵员招募和管理制度。这种制度通常包括服役时间、职业训练、以及对退役后的安置等方面的规定。
- 在《义务兵役制》下,符合条件的公民在特定年龄段内被征召入伍,接受军事训练,并可能参与实际作战或支持性任务。
造句:
- 我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义务兵役制,确保了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 尽管现在我国已从过去的义务兵役制转变为志愿兵役制度,但军人的奉献精神仍然被高度尊重和赞赏。
- 每个符合条件的年轻人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都应该了解并准备好为国家的《义务兵役制》做出贡献。
- 在探讨国防现代化时,我们不应忘记《义务兵役制》对于培养合格后备军种人员的重要性。
- 通过参加《义务兵役制》,许多年轻人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分词解释
义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
务
wù
1 事情:事~。任~。公~。特~。不识时~(不认识时代潮流和当前形势)。2 从事,致力:~工。~实(从事或讨论具体的工作)。~虚。当~之急。3 追求:好(hào )高~远。4 必须,一定:~必。~须。除恶~尽。5 旧时收税的关卡(现多用于地名):曹家~(在中国河北省)。6 姓。
兵
bīng
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役
yì
1 服兵务,从军:从~。现~。2 战事:战~。3 服劳力之事:劳~。徭~。4 使唤:~使。奴~。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
制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