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脩的拼音、解释、组词
束脩的简介:
shù xiū
1. 送给教师的报酬(脩:古时称干肉)。如: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礼记·少仪》。
1. 送给教师的报酬(脩:古时称干肉)。如: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礼记·少仪》。
- AI解释
《束脩》是古代教育中的一种礼节,通常指的是学生向老师表示尊敬和感激所送的一点礼物。在古代中国社会,教师被视为尊贵的职业之一,《论语·述而》中有这样的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指孔子说,凡是有意向他学习的学生,只要赠送一串干肉(束脩)作为礼物,他就愿意施教。
这种习俗反映了古代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及对教育价值的尊重。在这一礼节中,学生用简单的礼物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并不是为了求得教师的帮助或指导而贿赂老师。
下面是五个关于“束脩”的造句:
- 在古代私塾里,小明作为初入学堂的学生,第一次拜见老师时就送上了自己精心准备的一串干肉作为束脩。
- 李先生曾经是一名学生,今日他成为了大学教授,每当有新学员加入时,他都会向他们讲述“自行束脩”的传统教育故事,以强调师生之间应该建立的相互尊重的关系。
-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使用这种习俗了,但它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在职场或社会中,向领导或同事赠送小礼物以表达敬意也是非常重要的。
- 为了纪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教育,《束脩》被用作一个成语来形容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尊师重道的文化传统。
- 某位作家在他的新书中提到了“束脩”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章节标题之一,通过描述这个故事来探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应当建立的良好关系。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束脩”的文化背景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方式。
分词解释
束
shù
1 捆住,系:~缚。~装(整理行装)。~发(fà)。~之高阁。~手无策。2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3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电子~。4 控制,限制:~身。无拘无~。5 事情的结末:收~。结~。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