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侵的拼音、解释、组词
十字军东侵的简介:
shí zì jūn dōng qīn
1096-1291年间西欧天主教会、世俗封建主和意大利富商对地中海东岸地区进行的侵略性远征。前后共八次。远征军以拯救被“异教徒”(穆斯林)占领的耶路撒冷圣地为借口,士兵衣服上缝有十字标志。1099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等国家。1187年耶路撒冷被埃及苏丹萨拉丁收复。1291年十字军在东方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丧失,标志十字军东侵的最终失败。
1096-1291年间西欧天主教会、世俗封建主和意大利富商对地中海东岸地区进行的侵略性远征。前后共八次。远征军以拯救被“异教徒”(穆斯林)占领的耶路撒冷圣地为借口,士兵衣服上缝有十字标志。1099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等国家。1187年耶路撒冷被埃及苏丹萨拉丁收复。1291年十字军在东方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丧失,标志十字军东侵的最终失败。
- AI解释
《十字军东征》(Crusades)并非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物品,而是指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徒为了收复圣地——耶路撒冷而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远征。这些东征始于11世纪,持续到13世纪末期,在这段时期内,一系列的十字军东征运动影响了当时整个地中海区域的政治格局与宗教文化。
十字军东征的背景
十字军东征的起因是伊斯兰教在1071年攻占了拜占庭帝国的关键地区,包括安纳托利亚。这引发了基督教世界的强烈反应,并且激发了教皇乌尔班二世在1095年的召唤,号召基督徒进行一场旨在收复圣地的圣战。
十字军东征的特点
- 宗教色彩浓厚:十字军东征带有明显的宗教动机,旨在将伊斯兰势力逐出基督教圣地。
- 多国参与:虽然以法兰西、英格兰等西方国家为主力,但多个欧洲王国都积极参与,包括德意志、意大利的各封建领主以及后来的加泰罗尼亚和阿基坦公国。
- 复杂的政治与军事策略:十字军东征过程中涉及了复杂的外交关系、地方势力的争夺以及基督教内部的权力斗争。
五个造句
- 十字军东征不仅是一场战争,也是欧洲与亚洲文化交汇的重要时期。
- 《十字军东征》给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揭示了中世纪社会复杂的政治生态。
- 研究十字军东征有助于理解中世纪基督教世界对远东地区的认知和期待。
- 虽然十字军东征最终未能实现其收复圣地的初衷,但它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在电影《国王的演讲》里,主角的一句台词引用了“十字军东征”这一概念,体现了历史对现代社会深远的影响。
这些句子意在展示十字军东征作为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文化、宗教和政治领域产生的影响。
分词解释
十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字
zì
1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汉~。~符。~母。~典。~句。~里行(háng )间。~斟句酌。2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草~。篆~。颜~。柳~。欧~。赵~。3 书法的作品:~画。~幅。4 字的音:~正腔圆。5 人的别名,亦称“表~”,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号”。6 合同,契约:~据。7 旧时称女子出嫁:待~闺中。8 生子,乳,爱:~乳(生育)。~孕(怀孕)。
军
jūn
1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东
dōng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3 请客出钱的人:作~。4 姓。
侵
qīn
1 (敌人)进入境内,(外来的或有害的事物)进入内部:~害。~吞。~略。~染。~蚀。2 渐近:~晨。~晓。~早(破晓,天刚亮)。3 古代称荒年:五谷不生,谓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