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二月革命的拼音、解释、组词

俄国二月革命的简介:

é guó èr yuè gé/jí mìng
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俄国经济濒于崩溃,社会矛盾尖锐。1917年3月3日(俄历2月18日),彼得格勒工人举行罢工,12日转为武装起义,首都驻军也参加了起义。3月15日,沙皇宣布退位,沙皇制度被推翻。革命后,起义工人和士兵组成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则建立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 AI解释

《俄国二月革命》指的是1917年2月至3月间在俄罗斯帝国爆发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标志着俄罗斯历史上沙皇专制制度的终结,并为随后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详细解释

  • 时间: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至3月15日。
  •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面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危机。民众生活贫困、食物短缺,战争带来的损失和牺牲使士兵和工人都感到不满。
  • 原因:民众对沙皇政府的失望情绪以及对战局不利的愤怒。
  • 主要事件:彼得格勒工人罢工和示威游行,士兵倒戈,最终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俄罗斯宣布为共和国。
  • 结果:建立了临时政府,并由克伦斯基领导;同年10月爆发了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政权。

造句

  1. 在俄国二月革命的背景下,人们开始质疑沙皇统治的合法性。
  2. 《俄国二月革命》标志着俄罗斯历史上一个关键转折点。
  3. 学者们对《俄国二月革命》期间士兵的角色进行了深入研究。
  4. 革命后的彼得格勒见证了临时政府与布尔什维克党之间紧张关系的升级,为十月革命埋下了伏笔。
  5. 《俄国二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罗斯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历史进程。

分词解释

é

短时间:~尔。~然。~顷。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yuè

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刊。~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饼。~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子。

1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履(皮鞋)。~囊。2 改变:~新。~命(➊原意是改变命运;➋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➌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变~。3 取消,除掉:~除。~职。~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5 姓。

mìng

1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救~。逃~。拼~。~脉。性~。相依为~。2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相(xiàng )。~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3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奉~。遵~。~令。使~。4 给予(名称等):~名。~题。~意。5 指派,使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