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河纤夫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尔加河纤夫的简介:

fú ěr jiā hé xiān/qiàn fū/fú
油画。俄国列宾作于1870-1873年。描绘一队衣着破烂、疲惫不堪的纤夫拉着货船,以沉重的步子,缓缓地行进在伏尔加河畔的沙滩上。画中人物形象各异,气质、性格和生活阅历迥然不同,画家以写实手法赋予他们生命的活力,从而使作品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

  • AI解释

伏尔加河纤夫》并不是一个词语,而是一部描绘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景象的艺术作品。这幅画作由俄罗斯画家伊里亚·列宾创作,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生动的人物刻画而著称。它展现了在伏尔加河畔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拽着沉重的货船的画面,反映了沙俄时期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详细解释

  • 艺术家:伊里亚·列宾(Ilya Repin),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
  • 创作背景:该作品完成于1870年代,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真实面貌,特别是劳动阶层的生活状态。此作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 主题与风格:画面中劳动者沉重的表情和疲惫的姿态,以及他们拖拽货物的艰辛,体现了作者对普通人民生活的同情与批判。列宾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捕捉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社会背景。

造句

  1. 我们可以从《伏尔加河纤夫》这幅画作中感受到艺术家对劳动阶层深切的人文关怀。
  2. 在欣赏《伏尔加河纤夫》时,我们仿佛能听到纤夫们的喘息声和河水的流动声。
  3. 画家通过描绘《伏尔加河纤夫》,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 伏尔加河纤夫》不仅是艺术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揭示了劳动者的艰辛与坚韧。
  5. 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纤夫》以其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影响深远。

分词解释

1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 低下去:此起彼~。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降~。降龙~虎。5 隐藏:~兵。埋~。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7 姓。

ěr

1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2 如此:偶~。不过~~。3 那,其(指时间):~时。~后。4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5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jiā

1 增多:增~。追~。~倍。~封。2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注解。~冕。3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法。4 施以某种动作:~以。不~考虑。5 使程度增高:~工。~强。~剧。6 超过:~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7 姓。

1 水道的通称:~道。~沟。~谷。~流。~滩。~沿。~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港。~湾。~网。~运。内~。2 特指中国黄河:~套。~防。3 指“银河系”:天~。~汉。

xiān,qiàn

1 细小:~人(卑鄙的小人)。~介(细微,细小。亦作“纤芥”)。~手(指女子细而柔嫩的手)。~尘。~~。~秀。~弱。~毫。~悉(细致而详尽)。~度(天然丝或化纤粗细的程度)。2 吝啬:~啬。

fū,fú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农~。万~不当之勇。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役。拉~。3 〔~子〕➊旧时对学者的称呼;➋旧时称老师;➌旧时妻称夫;➍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