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资本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族资本的简介:
mín zú zī běn
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本家所拥有的资本。一般属中、小资本。新中国建立后,民族资本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已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本家所拥有的资本。一般属中、小资本。新中国建立后,民族资本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已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AI解释
《民族资本》一词通常用来指称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由国内商人和实业家所积累、经营的私人资本。它反映了在特定历史时期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国家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资本主要集中在工商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纺织、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它们不仅支持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造句:
-
20世纪初,许多爱国的实业家投身民族资本的建设中,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民族资本的兴起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缩影,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
-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给予了民族资本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其在国内市场进行投资和发展。
-
这家老字号企业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资本的发展历程,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
-
为了更好地发挥民族资本的作用,政府正在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
分词解释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族
zú
1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规。~长。家~。2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3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4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氏~。部~。5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6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灭。7 聚合,集中:云气不待~而雨。
资
zī
1 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2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独~。合~。~方。3 供给,帮助:~助。~送。~敌。可~借鉴。4 智慧能力:~质。天~。5 出身和经历:~格。~历。6 姓。
本
běn
1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5 原来:~来。~领。6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