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冒文的简介:

mào/mò wén
1.违犯法令条文。

  • AI解释

实际上,“冒文”并非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可能是输入错误或者特定语境下的生僻词。在目前的标准汉语词典中,并没有收录“冒文”。不过根据字面意思推测,“冒”有冒犯、假托等含义,“文”指文章或文字,可以理解为一种不规范、未经正式审核的文章或文字信息。如果是这样的话,以下是针对这一假设的解释和造句:

详细解释

  • 定义:泛指未经正式审核或者随意编撰的文字内容。
  • 特点
  • 来源不确定。
  • 内容可能带有虚假性或误导性。
  • 缺乏权威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使用中,“冒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未经核实便在网络上大量传播的信息,有时还包含不实的内容。

造句

  1. 近期网上流传的一些“冒文”,经过查证后被发现是虚假信息,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2. 小明收到一封邮件,内容疑似“冒文”,建议不要轻信转发。
  3. 在社交媒体上,“冒文”现象比较普遍,很多网友因此而受到误导。
  4. 为避免成为“冒文”的传播者,我们应该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5. 面对网络上的各种“冒文”,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思考,学会甄别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

如果“冒文”是其他含义或表达方式,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于进一步解释。

分词解释

mào,mò

1 向外透或往上升:~烟(❶烟往上升;❷发怒)。~汗。~尖。2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雨。~险。~死。3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失。~昧。~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4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牌。~充。~名顶替。5 复盖:“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6 贪污:“贪于饮食,~于货贿”。7 古同“帽”。8 古同“瑁”,玳瑁。9 姓。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