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合道的拼音、解释、组词

同志合道的简介:

tóng zhì hé dào
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志同道合」。见「志同道合」条。

2. 此处所列为「志同道合」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王充《论衡.逢遇》1>夫贤圣道同,志合趋齐,虞舜2>、太公3>行耦4>,许由5>、伯夷6>操违7>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时也。道虽同,同中有异,志虽合,合中有离。何则?道有精麤8>,志有清浊也。许由,皇者之辅也,生于帝者之时;伯夷,帝者之佐也,出于王者之世,并由道德,俱发仁义。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为仁义,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尧溷,舜浊,武王诛残,太公讨暴,同浊皆麤,举措钧齐,此其所以为遇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称号。姓姚,名重华。因建国于虞,故称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尧用之,后受禅为天子,都于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县)。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于苍梧之野。传位于禹。亦称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吕尚。字子牙,东海人。本姓姜,其先封于吕,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周初贤臣,年老隐于钓,周文王出猎,遇于渭水之阳,相谈甚欢,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号「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后佐武王克殷,封于齐,后世称为「姜太公」。亦称为「吕望」、「姜尚」。 (4) 行耦:作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许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详。上古之高士,阳城槐里人。据传帝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于箕山;尧又欲官之,由谓其言污耳,乃洗耳于颍水之滨。死后,葬于箕山顶,尧号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6) 伯夷:名元,字公信。殷末孤竹君之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叔齐让位给兄长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及殷亡,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 (7) 操违:操守、德行不同。 (8) 精麤:精细或粗糙。麤,音ㄘㄨ,通「粗」。〔参考资料〕 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据《三国志.卷一九.魏书.任城陈萧王传.陈思王植》引)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殷周二王是矣。若夫龌龊近步,遵常守故,安足为陛下言哉?

3. 此处所列为「志同道合」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志同道合」原作「道同志合」。《论衡》是汉代王充所作,〈逢遇〉篇主旨在说想要在政治上一帆风顺,要有好时机,遇到一个提拔自己的人,才高行洁,不保证能够当官。王充列举虞舜、许由二人,都是唐尧时的圣人,但虞舜继承帝统,许由却遁入山林;太公、伯夷二人,都是周朝时的贤人,但太公受封,而伯夷却饿死首阳山下。虽然都是圣者贤人,彼此理想、志趣一致,但是同中有异,合中有离,人的境遇不同,结果也就迥异,终究都是取决于出生能否逢时,所遇能否得人。后来「志同道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出现「志同道合」的书证如宋.陈亮《陈亮集.卷一九.书.与吕伯恭正字四首其二》:「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自非元恶大憝,皆可借其利心以成回复之势。」

1. 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清.方苞〈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体国忧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与辅成治教,而深患时人惟知以虚伪比周自便其身图。」也作「道合志同」。

同志合道》并非一个标准的成语或俗语,可能是指“同志”与“合道”的结合体,其中“同志”通常指志趣相同、立场一致的朋友或同僚;而“合道”一般表示行为或思想符合某种正道或者道理。在这里,“同志合道”可以理解为那些观点一致且其言行举止都符合正义之道的人或群体。

造句

  1. 在这个团队里,每位成员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同志合道者,他们不仅在理念上保持高度统一,在行动上也始终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2. 老师们普遍认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是同志合道的典范,既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也要能够身体力行地实践这些理念。
  3. 同志合道不仅是个人品性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更显珍贵与必要。
  4. 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寻找同志合道的人才团队,只有当所有成员都秉持相同的使命和价值观时,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5. 在面对困难挑战时,同志合道的精神能够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克服难关、追求更高目标。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对您所提供词语的一种扩展解释,并结合其含义进行了造句。若“同志合道”是特定语境下的表达方式或专有名词,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并进行解读。

分词解释

tóng,tò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3 和,跟:~流合污。4 姓。

zhì

1 意向:~愿。~气。~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学。2 记在心里:~喜。~哀。永~不忘。3 记载的文字:杂~。~怪(记载怪异的事)。4 记号:标~。5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子。用碗~~。6 姓。

hé,gě

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2 聚集:~力。~办。~股。~资。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5 总共,全:~家欢乐。6 计,折算:~多少钱。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