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等的拼音、解释、组词

夷等的简介:

yí děng
1.同列﹐同辈。

  • AI解释

词语“夷等”并不是一个常见或标准的词汇,它可能是某个特定语境下的用词或者是方言中的表达。根据字面含义,“夷”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指代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而“等”则有类别、等级之意。综合来看,“夷等”可能是指区分不同等级或类别的边缘地区或民族。

由于该词语不是广为人知的标准词汇,在正式文献和古籍中很少直接出现,因此其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概念可能会通过诸如“蛮夷之邦”、“四夷”等表述来进行描述。

鉴于此背景信息,以下是五个基于“夷等”概念的虚构造句,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词组:

  1. 历史上,中原地区曾与周边多个夷等民族有着复杂而多变的关系。
  2. 在古代中国的边疆管理政策中,“夷等”概念被用来区分不同等级或类型的少数民族地区。
  3. 为了加强国家对边远地区的管控,历代王朝都会制定相应的“夷等”分类标准。
  4. 史书上记载了许多关于处理与不同“夷等”民族关系的事件和策略。
  5. 研究古代中国的疆域划分时,“夷等”的概念对于理解当时的地理政治格局至关重要。

请注意,这些造句是基于对“夷等”可能含义的理解而虚构的,并非真实的历史或文学中的直接引用。如果需要更准确的信息,请参考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

分词解释

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杂处(chǔ ㄔㄨˇ)。3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4 弄平:~为平地。5 消灭:~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6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7 古代的锄类工具。8 同“ 怡 ”,喜悦。9 同“ 痍 ”,创伤。10 姓。

děng

1 古代指顿齐竹简(书)。2 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相~。平~。~于。~同。~值。~量齐观。3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级。~次。~第。~而下之。4 特指台阶的级。5 种,类:这~事。6 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我~。尔~。7 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北京、上海~地。8 候,待:~候。~待。9 待到:~我写完。10 同“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