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虫的拼音、解释、组词

蜡虫的简介:

là/zhà chóng
1.即白蜡虫。成群栖息在白蜡树或女贞树上。雄虫能分泌白蜡﹐包围体躯。早在十三世纪﹐我国已知饲养白蜡虫以生产白蜡。

  • AI解释

蜡虫》一词的解释

蜡虫(学名:Tribolium castaneum),又称作米象、麦蛾,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的小型昆虫。它们属于鞘翅目谷斑皮蠹科。蜡虫以食用油和其副产品为食,尤其是葵花籽油等植物油脂,但也有报道说它们可以消化聚氯乙烯(PVC)等塑料。蜡虫因其能够“吃掉”塑料的特性而引起了环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蜡虫在日常语境中通常不会单独使用,而是作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特定名词出现。它们因为其独特的生物降解能力,成为研究微生物在分解塑料垃圾方面潜力的重要对象。

造句

  1. 研究人员发现蜡虫能够将食用油转化为脂肪和二氧化碳,同时也可以缓慢地消化聚氯乙烯塑料。
  2. 通过观察蜡虫的进食方式和消化机制,科学家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3. 一项实验中,一只蜡虫成功在数周内分解了塑料薄膜的一小部分,这引起了人们对生物降解技术的兴趣。
  4. 蜡虫不仅是一种常见的仓储害虫,还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成为研究热点。
  5. 科学家正利用蜡虫对塑料的降解能力来探索可能用于处理环境中的塑料污染的新途径。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蜡虫在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分词解释

1 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可溶于二硫化碳和苯:石~。蜂~。~版。~笔。~疗。~染。~人。~纸。~烛。~黄(形容颜色黄得像蜡)。~丸。

chóng

1 节肢动物的一类:昆~。益~。雕~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2 动物的通称:大~(老虎)。长~(蛇)。介~(有介壳的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