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镬的拼音、解释、组词
膏镬的简介:
gāo/gào huò
1.油锅。
1.油锅。
- AI解释
《膏镬》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通常它并非一个独立存在的词汇,而是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膏肓之祸”的简称。不过,在古文中,“膏”指的是脂肪或膏脂;“镬”,古代的一种煮刑工具,形状如同锅。所以,《膏镬》单独使用时,并没有特定含义,但与另一个字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成语有其特定的意义。
成语:膏肓之祸
解释:“膏”和“肓”都是古代中医中的人体部位名称,“膏”指的是心包膜(即心脏周围的脂肪层),而“肓”则是指腹部靠近脊椎的地方,这里没有直接与脏器相连的经络。成语“膏肓之祸”用来形容病情极其严重,难以治愈或病患深入骨髓、病情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
造句
- 尽管医生们竭尽全力治疗,但这个病人已经到了膏肓之祸的程度,恐怕只能听天由命了。
- 由于长期吸烟饮酒,小李的肝硬化已经发展到膏肓之祸的状态,必须立即接受规范化的治疗。
- 患者病情恶化迅速,医生判断他的健康状况已陷入膏肓之祸,需要更加谨慎地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 即使现代医学技术发达,在面对一些复杂的疾病时,也可能会面临患者病情发展到膏肓之祸的困境。
- 健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慢性病成为膏肓之祸。
请注意,以上造句中对成语“膏肓之祸”进行了现代语境的应用解释和使用。
分词解释
膏
gāo,gào
1 肥,肥肉:~粱(肥肉、细粮)。~腴。~沃。2 脂油:春雨如~。~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3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