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徙的拼音、解释、组词

窜徙的简介:

cuàn xǐ
1.逃散。 2.流放;放逐。

  • AI解释

《窜徙》的详细解释

“窜徙”是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将人或其他生物驱逐或迁移至远离其原居地的地方。在古代文献中,“窜”常指贬谪、流放的意思,而“徙”则是迁移之意。整体来说,“窜徙”一词多用来形容因某种原因被强制迁移到边远地区或者荒凉之地。

造句

  1. 因为他参与了反对政府的活动,所以被朝廷下令窜徙到偏远的青海。
  2. 唐朝时期,一些官员因为政见不合而被皇帝下令窜徙出京。
  3. 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诸葛亮因某些策略失败而被迫窜徙至南方荒蛮之地。
  4.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很多政治犯都遭遇了被朝廷窜徙的命运,他们被流放到边远省份或岛屿上。
  5. 为了安抚那些不满的将领,统治者有时会选择将他们窜徙到不太重要的岗位上。

这些造句旨在体现“窜徙”一词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所指代的意义及其用法。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cuàn

1 乱跑,逃走(用于敌军、匪徒、野兽等):~犯。~扰。~逃。~踞。流~。抱头鼠~。2 放逐:~逐。3 修改文字:~改。~定(删补改定)。点~(删减涂改)。

1 迁移:~居(搬家)。迁~。流~。2 古代称流放的刑罚:~边(流放有罪的人到边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