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牍的拼音、解释、组词

连牍的简介:

lián dú
1.犹连篇。 2.指连篇的书函﹑文稿等。

  • AI解释

连牍》一词,出自中国古代法律和文书的历史背景。它原本是指古代官吏在处理案件时连续撰写提交给上级或相关机构的文牍(即公文),其目的是为了全面、详尽地阐述案情及处理意见,使得决策者能够综合多方面信息做出公正的判决。

从字面结构来看,“连”意味着连续不断,“牍”是指古代用以书写的竹简或木片。因此,《连牍》可以理解为连续撰写的文牍,亦可泛指详细的、繁琐的文书工作。

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学术讨论和特定历史文献研究中,可能会提及此词,来描述某种详细且冗长的公文或法律文件撰写方式。

造句

  1. 司法机关为了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性和透明性,要求当事人和辩护律师提交详细的连牍材料。
  2. 在古代官府中,负责审理复杂案件的官员往往需要阅读大量的连牍文书以了解全貌。
  3. 法学研究者查阅了大量连牍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法律制度。
  4. 为了准备这场官司,原告律师团队整理了大量的连牍文件作为证据支撑。
  5. 历史学者通过分析《大明律例》中的连牍条目,得出了有关明朝司法程序的一些见解。

这些造句展示了《连牍》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中,“连牍”这个词并不常见于现代汉语交流之中。

分词解释

lián

1 相接:~日。~夜。~年。~亘(接连不断)。~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载。~缀。~理。烽火~天。~篇累(lěi )牍。2 带,加上:~带。~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3 就是,既使,甚至于:~我都不信。4 联合:外~东吴。5 军队的编制单位,“排”的上一级:~长。6 姓。7 同“ 琏 ”,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8 同“ 链 ”,铅矿。

1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公文)。尺~(书信)。案~。2 古代乐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