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共产主义的拼音、解释、组词
战时共产主义的简介:
zhàn shí gòng/gōng chǎn zhǔ yì
又称“军事共产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1918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战时总动员;实行粮食等农产品的征购制度;实行全部工商业的国有化,禁止私人贸易;实行义务劳动制和食堂免费就餐。1921年为新经济政策所代替。
又称“军事共产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1918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战时总动员;实行粮食等农产品的征购制度;实行全部工商业的国有化,禁止私人贸易;实行义务劳动制和食堂免费就餐。1921年为新经济政策所代替。
- AI解释
《战时共产主义》是俄国苏维埃政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期间采取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是在极端条件下,为了集中国家资源对抗外部敌人而实行的紧急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
- 取消自由贸易:所有产品(除粮食等少数必需品外)都由国家统一采购和分配。
- 征兵制与劳役制相结合:所有成年男性需参加军事劳动,以支持前线战争。
- 实物配给制度:生活物资如食品、衣物等实行计划分配,按需要分发。
- 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将剩余粮食上缴国家,以支援城市居民和军队。
这种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最大限度地集中资源,确保前线军队获得必要的补给,并为战时经济提供支撑。然而,在战争结束后,这种极端措施未能顺利过渡到和平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引发了严重的社会不满与政治问题,最终导致了后来的新经济政策(NEP)的实施。
造句
- 为了支持前线战士,苏俄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确保物资供应。
- 战时共产主义期间,个人和企业失去了对生产的控制权,完全依赖于国家分配。
- 战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恢复,苏联政府开始逐步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模式。
- 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粮食短缺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引发了民众的不满情绪。
- 这一政策虽然短期内保障了军事需求,但其极端措施最终导致社会动荡和新经济政策的出台。
这些句子展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具体情况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分词解释
战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
时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
共
gòng,gōng
1 相同,一样:~性。~同。同甘~苦。2 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患难与~。休戚与~。3 一起,一齐:~鸣。~勉。~议。~处(chǔ)。4 总计,合计:~计。总~。5 与,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6 “共產党”的简称。
产
chǎn
1 人或动物生子:~子。~卵。~妇。助~士。2 制造,养种植或自然生长:工业生~。~值。3 制造、养、种植或自然生长的东西:土~。特~。4 生出,出现:~生。出~。~地。5 财物:财~。遗~。~权。
义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