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折装的拼音、解释、组词

经折装的简介:

jīng zhē/zhé/shé zhuāng
1.也叫梵夹装。图书装订方式之一。以卷子长幅改作折叠,成为书本形式,前后粘以书面,佛教经典多用此式。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因卷轴装展开和卷起,都很费时,改用经折装后,较为方便。凡经折装的书本。都称"折本"。

  • AI解释

经折装》是一种传统的书籍装帧方式,主要应用于佛教经典和古籍文献中。这种装订方法是在纸张折叠后进行裁切整理成册的形式,其特点为将文本内容从长条形纸张上连续抄写或印刷,然后按照一定顺序折叠成长方形的单页或多页形式,并将其固定在一起形成一册书。《经折装》这一名称中的“经”指的是佛教经典的文献,“折”则是指这种特殊的裁剪和折叠方式。

详细解释

  1. 书页设计:首先将纸张横向放置,按照一定宽度进行纵向切割,每份宽度为一页的大小。
  2. 内容排版:在每一小块纸上书写或印刷佛教经典的内容或其他重要文献。
  3. 裁剪与折叠:根据需要阅读的部分,裁剪出适当长度的小段长方形纸张,并将其按照从左到右、从下往上的顺序连续排列和折叠。
  4. 固定装订:在所有内容折叠并排好之后,使用绳索或缝纫等方法将书页固定在一起。

造句

  1. 这本经折装的佛经是我师父送给我的礼物,在翻阅时总能感受到庄重的宗教氛围。
  2. 博物馆藏有一部完整的《金刚经》经折装手抄本,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和历史文物。
  3.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籍文献,图书馆对馆藏的一些重要典籍重新进行了修复整理,并采用了传统的经折装方法装订。
  4. 在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中,展示了中国古籍中的经折装工艺,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浓厚兴趣。
  5. 由于《心经》篇幅较短,《心经》在制作经折装时通常只需折叠几次即可形成紧凑的册本。

分词解释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

zhē,zhé,shé

1 翻转,倒腾:~腾。~跟头。~个儿。

zhuāng

1 穿着的衣物:服~。便~。军~。中山~。~裹。2 特指演员演出时的穿戴打扮:上~。卸~。3 特指出行时带的东西:治~。整~待发。4 特指工业生产或军队作战所需的用具和器械:~备。~置。~甲。5 用服饰改变人的原来原貌:化~。乔~打扮。6 假作,故意做作:佯~。~相。~模作样。7 安置,安放:~载。~卸。8 布置,点缀:~修。~饰。9 特指对书籍、字画加以修整或修整成的式样:~订。~帧。~裱。线~。精~。~潢(原指用黄檗汁染的纸装裱书画,现泛指装饰物品使之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