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本末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纪事本末体的简介:
jì/jǐ shì běn mò tǐ/tī/bèn
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自始至终有系统地把它记载下来。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自始至终有系统地把它记载下来。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 AI解释
《纪事本末体》是一种中国古代的历史编纂方式,主要特征是将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以各事件为单元进行叙述。这种编写方法使得读者能够从单一视角了解一个特定主题或事件的发展历程和结果。它并非按照时间的严格先后或人物关系等来组织材料,而是围绕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问题或是某种现象来展开叙述。
详细解释
- 体例特点:采用“本末”的方式编写历史著作。“本”指的是事情发展的原因及始因,“末”则是结果。它以时间线性为骨架,同时将相关人物和事件相互联系起来。
- 内容选择与编排:选择某一主题或问题作为核心,在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时,会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结局,但有时也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造句
- 历史学者张教授使用《纪事本末体》的方法编写了明代的经济改革史。
- 在撰写关于鸦片战争的文章时,李老师采用《纪事本末体》,详细地从背景、过程到结果进行了描述。
- 小说家王女士借鉴了《纪事本末体》的写作手法来讲述抗日时期的故事,使得故事脉络清晰,情节紧凑。
- 李博士通过《纪事本末体》的方法整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 在编写关于宋代文化发展史的研究论文时,赵老师采用了《纪事本末体》,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宋代文化的兴盛与衰落。
这些例子展示了《纪事本末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不论是历史研究、文学创作还是学术分析中都能发挥作用。
分词解释
纪
jì,jǐ
1 记载:~年。~元。~行(xíng)。~实。~念。~传(zhuàn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2 记年代的方式:一~(古代指十二年)。世~(一百年)。3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纪以下为“世”,纪以上为“代”。4 法度:~律。违法乱~。5 散丝的头绪:丝缕有~。
事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3 职业: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7 服侍:~父母。
本
běn
1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5 原来:~来。~领。6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
末
mò
1 尖端,梢:~梢。~端。秋毫之~(毫毛尖端)。2 最后,终了:~了(liǎo )。~尾。~日。~代。穷途~路。3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业。~技。舍本逐~。4 碎屑:~子。碎~。5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正~。副~。外~。~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
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