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条的拼音、解释、组词

毡条的简介:

zhān tiáo/tiāo
1.即成张的毡子。可用于屏挡或铺垫。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用来做铺垫的毡子。《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见远远的一个夯汉,挑了一担食盒来,手里提著一瓶酒,食盒上挂著一块毡条,来到柳树下。」

毡条》词语详解

定义:毡条”是指用羊毛或其他动物毛制成的粗大毛线或编织物,常用于制作帐篷、蒙古包等住所覆盖物。它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并且在寒冷地区使用时能够提供额外的保护。

基本释义: 1. 由羊毛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大直径纤维条。 2. 指用以搭建和维护住所(如蒙古包)结构的一部分。

造句示例

  1. 在寒冷的草原上,牧民们用厚厚的毡条搭建起了他们的家。

  2. 蒙古包里挂满了不同颜色的毡条,显示出主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讲究。

  3. 爷爷告诉我,在那个年代,父亲常用废旧毡条来编织各种生活用品。

  4. 为了抵御风雪,草原上的帐篷通常会使用多层毡条加固。

  5. 制作蒙古包时,工人会精心挑选质地优良的毡条作为主要材料。

分词解释

zhān

1 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业上的垫衬材料:~子。~帽。~靴。~包(①毡制的圆顶篷帐;②毡制的包儿)。~裘。

tiáo,tiāo

1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2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àn)~儿。金~。铁~。3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jī)。~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4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6 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