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狄的拼音、解释、组词
五狄的简介:
wǔ dí
1.古代对居于我国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合称。《尔雅.释地》"八狄"邢昺疏引汉李巡云:"一曰月支,二曰秽貊,三曰匈奴,四曰单于,五曰白屋。"
1.古代对居于我国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合称。《尔雅.释地》"八狄"邢昺疏引汉李巡云:"一曰月支,二曰秽貊,三曰匈奴,四曰单于,五曰白屋。"
- AI解释
《五狄》是中国古代对五个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它们分别是:东夷、北狄、西羌、南蛮和匈奴。但需要注意的是,“五狄”并非特指历史上存在的五个具体民族,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地域位置的不同,可以泛指不同地区的部落或民族。
在古代文献中,这些称呼往往带有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是描述某一时期的地理分布特征。“东夷”、“北狄”等词汇的使用范围和对象,在不同时代有所不同。例如,在周朝及其以前,“五狄”通常指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而到了汉代以后,“北狄”这个术语可能更多地被用来指代与中原政权对立的一些民族。
造句示例
- 古代文献记载: “在春秋时期,齐国长期与东夷交战,最终取得了对他们的控制权。”
- 文化描述: “《五狄》是古代中国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在各个朝代对‘北狄’的界定有所不同。”
- 历史场景再现: “在战国时期,齐国为了扩张领土,经常与东夷和西羌发生冲突,这些部落都属于《五狄》的一部分。”
- 文学创作引用: “诗仙李白曾有诗句写道‘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河上下尽是北狄’,这里的北狄便是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 文化研究讨论: “在历史研究中,《五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了古代中原与周边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
请注意,由于“五狄”并非固定不变的概念,上述造句中的具体对象和使用情况是为了便于理解而进行的创作性描述。实际的历史背景可能更加复杂多样。
分词解释
五
wǔ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