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棚本的拼音、解释、组词

书棚本的简介:

shū péng běn
1.南宋临安(今杭州)棚桥北睦亲坊陈宅书铺和棚北大街陈解元书籍铺,为陈起﹑陈思父子经营的书坊。他们拥有刻坊,刻印的书籍颇受时人欢迎。后称书棚本。其时,太庙前尹家书籍铺所刻的书,样式与之相仿,亦称书棚本。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专指南宋陈道人的陈宅书籍铺所刻印的书本。因陈宅书籍铺位于临安府棚北大街睦亲坊南,故称为「书棚本」。

书棚本》是古代书籍分类中的一种,特指那些在民间书肆(即书摊、书店)或私家藏书中出现的一些非正式出版或未经严格校对和审核的版本。这些书籍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刻印技术限制、市场需求等,而在文字质量、装帧印刷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详细解释

  1. 背景与起源:《书棚本》通常指的是在古代中国民间流传的书籍版本,尤其是在明清时期非常普遍。它们往往不是官方出版或经过官方审查的正式版本。
  2. 特点
  3. 文字质量不一,可能存在错别字、漏页等情况;
  4. 装帧较为简陋,装订可能不够牢固;
  5. 内容上有可能会添加一些评注或者修改了原书的内容。

造句

  1. 在那个时代,许多学者通过研究《书棚本》来补充和完善经典著作的研究。
  2. 尽管这些《书棚本》版本并不如官方刻印的那样严谨,但它们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文献和信息。
  3. 当研究古代文学作品时,《书棚本》可以作为辅助材料帮助我们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象。
  4. 虽然《书棚本》可能在文字校对上不如正式版本完善,但对于了解民间文化的传播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5. 在进行学术讨论时,应谨慎对待《书棚本》,因为它们可能含有未经核实的信息。

分词解释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péng

1 用竹木搭成架子,上面覆盖席、布等做成的遮蔽风雨日光的东西或简陋的小屋:天~。帐~。窝~。~车。

běn

1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5 原来:~来。~领。6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