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的拼音、解释、组词

桑葚的简介:

sāng shèn
1.桑树的果实。味甜可食。中医亦以入药。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桑树所结的果实。成熟时颜色多变化,主要有白色、紫红或暗红色,味甘可食。【例】熟透的桑葚可以用来制作果酱。 △桑椹

1. 桑树所结的果实。成熟时有呈白色或紫黑色二种,味甘可食。也作「桑椹」。

《桑葚》是指桑树结出的果实,学名叫做桑椹或桑葚。桑葚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酸甜可口的小型水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桑树常常与勤劳和妇女相关联,因为古代女子常在桑树下劳动采桑叶喂养蚕。而桑葚则被认为具有多种功效。

详细解释

  1. 外观特征:成熟的桑葚呈紫黑色或红紫色,大小如同小葡萄,外皮柔软,果肉多汁,味道甜中带酸。
  2. 营养价值
  3. 富含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
  4. 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花青素;
  5. 含铁量高,适合补血;
  6. 食用方式:可以直接吃或制成饮品、果酱等。
  7. 文化意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季节变换或女子形象。

造句

  1. 春天时分,桑林间挂满了一串串紫黑色的桑葚,引得蜜蜂忙碌穿梭其中。
  2. 每年夏秋之际,外婆都会带着我到村外采摘桑葚吃,那是一种别样的甜蜜滋味。
  3. 窗台边种植着几棵桑树,到了成熟季节,红紫相间的桑葚便成了我们家的特色果实。
  4. 诗人常以“桑葚”寄托情感或描绘季节变化,如:“枝头挂满熟透的桑葚,象征着夏末时光的短暂与珍贵。”
  5. 每当品尝到新鲜采摘下来的桑葚时,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和奶奶一起在乡间田野上采集的情景。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桑葚”不仅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食物,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价值。

分词解释

sāng

1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葚。~农。~梓(喻乡里,故乡)。沧海~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榆暮景。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