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司的拼音、解释、组词

分司的简介:

fēn/fèn sī
1.分掌;分管。 2.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 3.明清于盐运司下设分司,为管理盐务的官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唐时分设在东都洛阳的中央官员。如在东都掌理东都台的御史台侍御史,称为「分司御史」。

2. 分别司理其事。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修,人纪咸成,然后沿才受职,揆务分司。」

词语《分司》的详细解释

定义: “分司”是古代官职的一种,特指某些官员在本官之外兼任其他职务的情况。这种做法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较为常见,通常是为了使官员能够更好地管理不同的政务事务。

历史背景: 在宋朝时期,“分司”的形式尤为普遍。当朝廷中的某位高级官员被任命为某个地区的行政长官(如知府、通判等)之外,还会给予其“分司”这一头衔,以代表另一种身份或职务。例如,他们可能会被赋予在某个特定领域内的额外职责。

职能与意义: 通过担任多个职位,“分司”的官员可以同时负责多个方向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加对地方事务的了解和参与度。这种制度体现了古代中国官僚体系对于多元化治理理念的实践。

造句

  1. 宋朝时期,王家明被任命为杭州知府,并且还分司杭州府税务局局长一职,负责城市的税收工作。

  2. 李文博在担任京兆尹的同时也分司地方治安,确保城市的安全与稳定。

  3. 在元代,许多官员不仅需要处理日常政务,还需要兼任各种‘分司’职务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繁荣。

  4. 清代的林则徐不仅担任湖广总督,还被委以分司海关税务监督的工作,对国家的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明代文人李清在南京府任职期间,除了负责教育行政事务之外,还分司地方文化推广和保护工作。

以上句子旨在通过具体的场景来展示“分司”这一古代官职制度的实际运用情况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fēn,fèn

1 区划开:~开。划~。~野(划分的范围)。~界。~明。条~缕析。~解。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发。~忧。~心劳神。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会。~行(háng )。4 散,离:~裂。~离。~别。~崩离析。~门别类。5 辨别:区~。~析。6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之一。7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春~。秋~。

1 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人事~。3 视察:~日月之长短。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