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鉴的拼音、解释、组词
明鉴的简介:
míng jiàn
亦作“明鑑”、“明监”。1.明亮的镜子。2.称人善于识别事物;明察。3.明显的鉴戒或借鉴。4.喻月或平静的水面。
亦作“明鑑”、“明监”。1.明亮的镜子。2.称人善于识别事物;明察。3.明显的鉴戒或借鉴。4.喻月或平静的水面。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明显的前例,可供取法、借镜。【例】历史的价值在于可作为后人的明鉴。
2. 明白审察。【例】执法人员对于每件诉讼案件都应详查明鉴,切实做到勿枉勿纵。
1. 明镜。《新唐书.卷一二二.列传.魏元忠》:「夫明鉴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
2. 明察、识见高远。如:「法官判事要明鉴秋毫,才不会造成冤狱。」《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今早张千进城,两个乘早将尸首埋藏停当,却来回复我小妇人。望青天爷爷明鉴!」
3. 明显的前例,可为今日所取法、借镜。《明史.卷三二○.外国列传一.朝鲜》:「苟阙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为明鉴。」
《明鉴》一词在古汉语中,常被用来形容极其公正、清晰可辨的事物或人的洞察力。它来源于“明”字和“鉴”字,其中:
- “明”意为光明、清楚。
- “鉴”则有镜子之意,比喻能照见事物本质的工具。
综合起来,“明鉴”可以理解为一种能洞察事实真相的能力或者非常公正清晰的判断力。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能够作出正确判断或具有高超洞察力的人或事物。
造句示例:
- 张三因多次犯错被上级批评,他决定改过自新,并决心以明鉴之心重新做人。
- 李四对案件的分析十分透彻,显示出其非凡的明鉴能力,最终使案件水落石出。
- 王老师为人正直公允,在班级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学生们都认为他是最公正的明鉴者。
- 在这次重大决策过程中,公司领导们以明鉴之心审慎评估了各种方案,最终选定了最佳策略。
- 他的批评总是准确无误,因为他具备一种令人惊叹的明鉴能力。
以上句子展示了“明鉴”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方式。希望这些例子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明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鉴
jiàn
1 镜子。2 照:光可~人。3 观察,审察:~别。~定。~赏。~于(看到,觉察到)。台~(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往知来。4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借~。~戒。前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