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胄的拼音、解释、组词

介胄的简介:

jiè zhòu
1.铠甲和头盔。 2.披甲戴盔。 3.甲胄之士。指武士。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被甲和头盔。为古代的军服。《汉书.卷四八.贾谊传》:「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水浒传》第八○回:「不知诏意若何,未敢去其介胄。」

2. 披甲戴盔。《管子.小匡》:「介胄执枹,立于军门。」《新唐书.卷一○五.来济传》:「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

3. 身穿盔甲的武士。《陈书.卷三一.鲁广达传》:「爪牙背义,介胄无良。」

《介胄》释义

“介胄”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两个词汇,它们单独使用时都有特定含义,但通常会连用,特指甲胄,即古代士兵作战时穿戴的护身装备。

  1. :在古代,它是铠甲的一种形式。古代中国的盔甲种类繁多,“介”指的是能保护身体重要部位(如胸部)的甲片或甲衣。
  2. :是指头盔或者帽子,用于防御敌人的攻击。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它主要用于保护头部不受伤害。

合在一起使用时,“介胄”通常指整体装备,包括铠甲和头盔,是古代战士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造句

  1. 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士兵们身披坚固的介胄,挥舞着锋利的长剑,勇猛冲锋。
  2. 古代战争中,将领不仅需要智谋,还要亲自上阵,佩戴完整的介胄,以身作则激励士兵。
  3. 战国时期的勇士们训练时,都会穿上各种类型的介胄进行实战演练。
  4. 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古代的介胄已经成为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
  5. 现在虽然已经不用穿戴如此笨重的介胄了,但现代军队依然重视士兵防护装备的研发和使用。

分词解释

jiè

1 在两者中间:~于两者之间。~词(用在名词、代词之前,合起来表示地点、时间、方向、方式等关系的词,如“从”、“向”、“在”、“以”、“对于”等)。~入。2 这样,这么:像煞有~事(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3 放在心里:~意。~怀。4 耿直:耿~。5 甲:~胄。~壳。6 个(用于人):一~书生。7 大:~圭(大玉)。8 传统戏曲脚本里表示情态动作的词:笑~。饮酒~。9 助:~寿。10 姓。11 古同“芥”,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