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棘的拼音、解释、组词

刻棘的简介:

kè jí
1.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韩非本用以讽刺说客。后以"刻棘"比喻治学的艰辛。

  • AI解释

刻棘》这个词组并不是一个标准或常见的汉语词汇,所以可能存在误解。不过根据“刻棘”这两个字来看,“刻”通常指雕刻、刻画;“棘”,指的是刺槐树或者其它带刺的植物。因此,“刻棘”可能被理解为在刺上有进行雕刻的意思。但这一解释较为模糊,在古文中,它通常是指一种古代刑罚或象征性的惩罚。

详细解释

  • 传统含义:在某些历史记载中,“刻棘”曾作为一种象征性或实际的惩罚措施,意指用刀具等工具在受罚者的皮肤上刻划,有时还会植入荆棘,以此来表示惩戒。这种做法常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的刑法描述里。

造句

  1. 古代的一些酷刑中包括刻棘,在犯人身体上雕刻并插入荆棘,以示惩罚与羞辱。
  2. 历史学家在研究史料时发现,刻棘是早期朝代对某些重罪犯罪分子的一种严厉的惩罚手段之一。
  3. 尽管“刻棘”作为一种刑罚已被淘汰,但其背后所象征的意义——通过痛苦警示他人不要触犯法律或道德底线,在现代社会仍有重要价值。
  4. 《史记》中记载了某位皇帝下令实施刻棘的场景,以此来威慑臣民,维护统治秩序。
  5. 历代文人墨客常用“刻棘”来形容那种严苛的惩罚方式,以警示人们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性。

请注意,以上解释是基于对“刻棘”一词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推测性描述,并非字面意义或现代常见用法。若是在特定语境下使用该词汇,请根据具体背景信息调整理解角度。

分词解释

1 雕,用刀子挖:~本(雕版印成的书本)。~石。~字。~板。~舟求剑。2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3 时间:此~。即~。顷~(极短时间)。时~。~不容缓。4 形容程度极深:深~。~意。~骨(感受深切入骨)。~苦。5 不厚道:~毒。~薄。尖~。苛~。6 同“克”。

1 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手(喻事情难办)。~刺。~针。2 针形的刺:~皮动物。3 古同“戟”,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