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理的拼音、解释、组词
司理的简介:
sī lǐ
1.执法;主管狱讼刑罚。 2.官名。五代以来,诸州皆有马步狱,以牙校充马步都虞侯,掌刑法。宋太祖以为刑狱人命所系,当选士流任之。开宝六年秋,敕改马步院为司理院,以新进士及选人为之,掌狱讼勘鞠之事,不兼他职。元废。明时用为对推事的别称。 3.主持;掌管。 4.管事;董事。
1.执法;主管狱讼刑罚。 2.官名。五代以来,诸州皆有马步狱,以牙校充马步都虞侯,掌刑法。宋太祖以为刑狱人命所系,当选士流任之。开宝六年秋,敕改马步院为司理院,以新进士及选人为之,掌狱讼勘鞠之事,不兼他职。元废。明时用为对推事的别称。 3.主持;掌管。 4.管事;董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掌理狱讼的事。也作「司李」。
2. 掌理、管理。如:「司理政务」、「司理庶事」。
《司理》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通常情况下,“司”和“理”两个字单独使用更为常见。但在古代文献或某些特定领域中,可能会看到这样的表达。“司”意味着管理、负责的意思;而“理”则可以指道理、规律或者治理等含义。
-
解释:如果直接将《司理》视为一个固定词组来理解,在现代汉语语境下可能较为少见,需要具体上下文。在古代文献中,“司理”有时被用来指代负责管理或处理案件的官职。“理”在此处更倾向于“审理、裁判”的意思。
-
造句:
- 东汉时期,张俭担任司理一职,他公正无私地审理了许多疑难案件。
- 官府中设立司理司,专门负责调和民间纠纷。
- 唐朝初期,朝廷增设了司理寺,以加强司法审查力度。
- 在那个年代,如果有人犯下罪行,就会被送往司理官处进行审问定罪。
- 司理的职责不仅限于处理案件,还需遵循国家法律和正义原则。
以上造句是基于对“司理”在古代文献中可能含义的理解构建的。请注意,现代汉语中“司理”的使用较为罕见,“司理”更多时候被看作由两个独立词语组成的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司
sī
1 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人事~。3 视察:~日月之长短。4 姓。
理
lǐ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