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变的拼音、解释、组词

北京政变的简介:

běi jīng zhèng biàn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第三路总司令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并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后因冯玉祥与张、段之间矛盾重重,不久爆发战争,冯被迫宣布下野。

  • AI解释

《北京政变》,通常指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内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政治事件。这一事件虽然被称作“政变”,但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传统意义上的政变定义。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系列军事冲突与政治活动的总和,最终导致了清朝皇权的进一步衰落和共和意识在中国社会中的兴起。

详细解释:

  1. 背景:辛亥革命前夜,中国内忧外患严重,尤其是列强瓜分中国加剧了国内的政治动荡。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中央与地方、满族贵族与汉族官员之间摩擦不断。
  2. 主要事件:袁世凯的北洋军阀在天津附近集结兵力,意图向北京进发;同时,南方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推翻清朝政权。
  3. 影响:清廷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最终选择了妥协。1911年12月25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的终结。

造句:

  1. 北京政变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一个重要信号。
  2. 历史学家在研究《北京政变》时,发现了很多关于清朝末期政治腐败的事实。
  3. 面对《北京政变》,清廷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维护其统治地位。
  4. 《北京政变》之后,共和党人的力量逐渐壮大,成为新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学者们通过对《北京政变》的研究,揭示了清朝末年社会转型中的一些关键因素。

分词解释

běi,bèi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jīng

1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城。~都。~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剧。~师(首都的旧称)。~绣。~菜。2 大。3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族。5 姓。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4 姓。

biàn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3 使改变:~废为宝。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5 变卖:~产。6 变通:通权达~。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8 指变文:目连~。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