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特处士的拼音、解释、组词

斑特处士的简介:

bān tè chǔ shì
1.牛的别名。《太平广记》卷四三四引唐裴铏《传奇·宁茵》谓唐大中年间有宁茵秀才假大僚庄于南山下,因夜风清月朗,吟咏庭际,俄闻扣门声,称桃林斑特处士相访,茵开门延入,言谈间,又闻扣门声,曰南山斑寅将军奉谒,茵亦延入,饮酒赋诗,大醉而别。及明,视门外唯有牛踪虎迹而已。

  • AI解释

在现代汉语中,《斑特处士》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或者是某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名称。如果这是某个典籍或者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称谓,需要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

不过,在没有更多上下文信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假设“斑特处士”是用于描述某位有学问或德行的人的称号,其中“处士”通常指未仕之士、隐居之士。在古代,“处士”的称谓往往带有敬意和尊重,代表这个人有一定的学问或是品德高尚者。

基于这个假设,我们来创造一些关于“斑特处士”的句子:

  1. 斑特处士每日读书不辍,对历史颇有研究。
  2. 他虽居于乡野,但人称斑特处士,深受邻里尊敬。
  3. 斑特处士淡泊名利,一心向学,在学问上取得了不少成就。
  4. 听闻斑特处士品行高洁,许多人都慕名拜访请教。
  5. 尽管年事已高,但斑特处士仍然坚持著书立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请注意,以上句子是根据“处士”的含义虚构的,并非基于实际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作品。如果《斑特处士》确实是指特定的历史人物或其他具体事物,请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以便给出更准确的答案。

分词解释

bān

1 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点。~纹。~斓。雀~。~秃。~白。~竹。~驳(色彩错落)。管中窥豹,可见一~(喻从看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

1 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殊。~色。~产。~权。~性。~征。~需。~技。~务。~区。~价。~例。~效。2 单,单一:~为(wèi )。~设。~地。~惠。~辑。~使。~赦。~约。3 只,但:不~如此。“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4 三岁的兽,一说四岁的兽:“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兮!”5 公牛,亦用以借指公马和雄性的牲畜。6 配偶,匹配:“不因旧姻,求尔新~”。

chǔ,chù

1 居住:穴居野~。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4 决定,决断:~理。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6 止,隐退:~暑。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