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制之势的拼音、解释、组词
形制之势的简介:
xíng zhì zhī shì
依靠有利的地形条件去制服对方。
依靠有利的地形条件去制服对方。
- AI解释
《形制之势》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固定词汇,它似乎是按照汉语中常见的词组结构组合而成。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其组成部分“形制”和“之势”的含义来尝试解析并扩展这个表达。
解释:
- 形制:通常指物体、事物的具体形式或规格。在更广泛的语境下,“形制”可以指代某种模式、制度或者规范。
- 之势:“之”在这里是指示代词,常用于引出某个事物;“势”则指的是趋势、态势或者是某事物发展的状态。
结合这两个部分,“形制之势”可理解为某一事物或现象在特定形式下的发展趋势或表现形态。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表达方式是比较灵活的,并没有固定的意思,具体解释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含义。
造句:
- 设计团队正在讨论产品的最终形制之势,希望能通过创新的设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经营形制之势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组织结构的形制之势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灵活性和效率。
- 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扬,反映了当地文化发展的形制之势。
-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各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发展形制之势越来越受到关注。
请注意,“形制之势”这样的表达更多是一种文学或描述性语言,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境调整其含义和用法。
分词解释
形
xíng
1 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2 样子:~状。~式。~态。~迹。地~。情~。3 表现:~诸笔墨。喜~于色。4 对照,比较:相~见绌。5 状况,地势:~势。6 古同“ 型 ”,模子。7 古同“ 刑 ”,刑罚。
制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势
shì
1 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2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