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时病俗的拼音、解释、组词
悯时病俗的简介:
mǐn shí bìng sú
指忧虑时俗。
指忧虑时俗。
- AI解释
《悯时病俗》这个词语不是标准的历史文献或者古文中的专有名词,但从其字面意义推测,它可能是“悯时弊俗”的误写或简化。这句话大致可以理解为对时代的弊端和世俗风气感到忧虑、同情,并试图加以改正。下面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释:
- 悯时(悯时弊):意味着对所处时代中存在的缺点、问题或者不良风气表示关心或同情。
- 病俗(病俗之风):指的是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良风俗习惯感到不满,认为这些习俗有害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造句示例
- 在古代文人的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悯时弊俗”的思想。比如唐代诗人杜甫就多次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忧虑。
-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悯时弊俗”成为了很多绿色组织的口号,他们致力于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 面对日益严重的网络暴力现象,社会各界呼吁要“悯时弊俗”,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互联网环境。
- “悯时弊俗”的理念不仅限于个人层面,在国家治理方面也极为重要。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减少社会上的不公和腐败问题。
- 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悯时弊俗”也是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重要思想之一,鼓励人们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请注意,《悯时病俗》不是正式的历史术语或文学典故,上述解释是基于“悯时弊俗”的拆解进行理解的,并非出自具体的文献。如果有更具体的应用场景或语境需求,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精确表述。
分词解释
悯
mǐn
1 哀怜:怜~。~恤。~惜。~恻。2 忧愁:~默。
时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
病
bìng
1 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症。~例。~痛。~情。~源。~愈。~变。~危。~逝。~榻。~残。2 缺点,错误:语~。通~。弊~。3 损害,祸害:祸国~民。4 不满,责备:诟~。5 烦躁,担忧:“郑人~之”。
俗
sú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