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棰的拼音、解释、组词

扑棰的简介:

pū chuí
1.鞭笞。

  • AI解释

扑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形式,也称作“扑打”或“笞”,主要是一种轻度的身体惩罚方式。在古代中国法律中,它属于轻微刑罚的一类。它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用一根较细的竹棒或其他类似的工具轻轻拍打犯人的背、臀等部位,以示惩戒。这种刑罚常被用于那些犯下较轻罪行的平民百姓。

详细解释

  • 用途扑棰主要用于对轻微犯罪行为的惩罚。
  • 实施方式:通常使用细长且较为柔软的竹棒或者其他类似工具,执行者会按照规定次数对受惩者进行拍打,力度适中,旨在起到威慑和教育的作用,而非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
  • 法律地位:在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里,《扑棰》属于轻微刑罚的一部分。

造句

  1. 在古代社会,犯下偷窃小罪的人往往会被处以几下的扑棰作为惩罚。
  2. 尽管现代已经不再使用扑棰这种刑罚方式了,但其历史意义仍然值得我们了解。
  3. 古代官员在执行法律时,会根据犯罪的程度决定是否对当事人施以扑棰等轻度处罚。
  4. 教育孩子应以正面引导为主,在古代,对于犯错的孩子有时也会采用轻微的扑棰作为纠正方法之一。
  5. 电视剧中常常出现使用扑棰作为惩罚的情景,但实际上这种刑罚在现代已被废除。

分词解释

1 轻打,拍:~粉。~蝇。~打。2 击拂的用具:粉~。3 冲:~灭。~救。4 相搏击:相~。~跌。5 跌倒:~地。6 伏:~在桌上看书。7 杖,戒尺,亦为中国周代九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