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笏西山的拼音、解释、组词

拄笏西山的简介:

zhǔ hù xī shān
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亦为悠然自得的样子。

  • AI解释

拄笏西山》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记载的是东晋时期的名士王羲之的故事。这个典故形容文人雅士悠然自得、流连山水的情景,以及他们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详细解释

故事背景

据《世说新语》记载,王羲之有一次游览山林时,正巧遇上下雪,他突然感慨万千,对他的儿子说:“这真是我平生所见最美的雪天景色!如果此时能有几根手杖(笏),倚靠着欣赏这雪景,该有多好。”这句话被后世引申为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向往。

典故寓意

拄笏西山”这个成语比喻人在游览风景时,能够暂时放下尘世烦忧,悠然自得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它也象征着士人对于高雅生活的追求以及他们对待自然的态度——既欣赏又不刻意追求。

造句

  1. 他独自一人漫步于山间小径,仿佛是在《拄笏西山》中寻找心灵的寄托。
  2.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多么希望也能像古人一样,《拄笏西山》,远离喧嚣,静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 每当春暖花开时节,他们总会相约一起《拄笏西山》,共同享受那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4. 通过这次旅行,我们仿佛回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在山水之间《拄笏西山》,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放松。
  5. 假期里,《拄笏西山》成为很多人的首选活动之一,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与家人朋友同行,都能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分词解释

zhǔ

1 用手扶着杖或棍支持身体的平衡:~着拐棍走。2 讽刺,驳倒:“(云)既论难,连~五鹿君”。
西

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3 姓。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