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麻的拼音、解释、组词

披麻的简介:

pī má
1.见"披麻带孝"。 2.中国画山石皴法之一种。又称麻皮皴。因所绘山石脉理如披麻,故名。其法创于唐王维,南唐董源多用之,为中国画南宗的画法。

  • AI解释

关于“披麻”的解释,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在中国文化中,“披麻”一词通常出现在中医、书法以及建筑等特定领域。

  1. 中医:在某些传统中药方剂中,可能会提到用某种药物“披麻”,这里的“披麻”可能指的是将药物与麻药一同使用或配合,以增强疗效或其他作用。但这一概念需要具体的案例来支持,且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并不常见。

  2. 书法:在书法领域,“披麻皴”是一种绘画技法,在山水画中用来表现岩石或山体的质感和结构。这种技法通过密集的小点或线组成类似于“麻布”的纹理,给画面带来细腻的视觉效果。

  3. 建筑:在某些古建筑修复工程中,“披麻”可能指的是用麻丝或其他纤维材料覆盖于修补区域,以增强耐久性和美观性。

下面为五个基于上述概念构造的句子示例:

  1. 在这幅山水画中,画家运用了高超的披麻皴技法,使得岩石显得栩栩如生。
  2. 为了修复古建筑上的裂缝,工人们使用了特殊的披麻材料,使墙面更加坚固和美观。
  3. 研究传统中药方时,我注意到了一些方剂需要将药物与某些具有特定效用的物质“披麻”,以达到最佳效果。
  4. 在书法创作中,学习如何正确运用各种皴法(包括披麻皴)是提升作品质感的关键步骤之一。
  5. 我们在进行古建筑修复工作时,不仅要注重结构的安全性,还要考虑到外观的真实性和历史感,这要求我们在细节上也要做到“披麻入微”。

请注意,上述关于中医和书法领域的解释是基于传统理解,实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如果有更具体的应用场景或领域需要探讨,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给出更加准确的解答。

分词解释

1 覆盖在肩背上:~星戴月。2 穿戴:~挂。~甲。3 打开,散开:~襟。~阅。~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靡。4 劈开,裂开:竹竿~了。

1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布。~衣。~袋。~绳。~纺。2 指“芝麻”:~酱。~油。3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了。4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痹。~醉。~木不仁。5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子。6 带细碎斑点的:~雀。~蝇。7 喻纷乱:~乱。~沸。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