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縻的拼音、解释、组词
羈縻的简介:
jī mí
1.笼络使不生异心。 2.扣留。
1.笼络使不生异心。 2.扣留。
- AI解释
词语详解:羈縻
拼音: jī mǐ
释义: 羈縻是一种古代的治国策略,指的是通过给予封号、官职或礼物等方式来笼络、控制少数民族,以达到稳定边疆的目的。这种办法通常不需要直接征用兵力,而是利用物质奖励和文化吸引等方式使被治理者心甘情愿地接受统治。
注音: jī mǐ
词性: 动词/名词
近义词: 安抚、笼络
反义词: 征伐、武力征服
造句
- 动词用法:
-
清朝初年,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政府采取了羈縻政策,对一些少数民族部落给予封号和官职。
-
名词用法:
-
羈縻政策不仅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广泛运用,在现代某些地区也依然存在。
-
动词+宾语:
-
唐朝通过羈縻政策成功地将许多少数民族纳入版图,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繁荣。
-
名词+谓语:
-
这种羈縻的方式,在汉代对西南地区的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动词+状语:
- 宋朝政府为了长期维持南部边疆的安定,采用了各种形式的羈縻政策。
希望这些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羈縻”这个词语。如果需要更多帮助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
羈
jī
1 馬籠頭:無~之馬。~絏(a.馬籠頭和韁繩;b.喻束縛)。2 束縛,拘束:~押。~絆。~縛。~囚。放蕩不~。3 停留,使停留:~旅(長久寄居他鄉)。~留。~泊。~滯。4 古代女孩留在頭頂像馬籠頭的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