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编年体的简介:

biān nián tǐ
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按年、月、日编排史实。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 AI解释

《编年体》是一种历史记述方式,以时间顺序为纲来编写史书。这种方式以年、月甚至日为单位逐年叙述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各种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等,详尽记录了特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事件。这种写作方法在处理史实时力求客观、清晰,便于读者按照时间线索追踪历史发展的脉络。

详细解释:

  1. 按年月排列:编年体史书的核心在于严格依照时间顺序来安排内容。
  2. 详尽记事:不仅记载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活动,往往还包括日常生活琐事及自然现象等,力求全面反映该时期的社会面貌。
  3. 强调连续性:通过年、月甚至日的时间节点,展示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变化。

造句:

  1. 史学家们通常采用编年体的方式撰写中国通史,以清晰地展现自古至今的历史变迁。
  2. 在阅读《世界编年史》时,读者能够按照时间轴轻松追踪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
  3. 每一个编年体章节的开始,作者都会注明具体年份,为读者提供明确的时间背景信息。
  4. 从这本编年体著作中可以看到,在15世纪末期,航海家们开始了探寻新大陆的伟大航行。
  5. 教科书中以编年体的形式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分词解释

biān

1 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结。~织。~扎。2 按一定的原则、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排。~目(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次。~年。~订。~配。~码。3 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写。~译。~审。~修。~纂。~印。4 创作:~剧。~导。5 捏造:~瞎话。6 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正~。续~。简~。

nián

1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2 每年的:~会。~鉴。~利。~薪。3 一年的开始:~节。新~。4 有关年节的(用品):~画。~礼。~货。5 时期,时代:近~。~华。~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限。~深日久。6 收成:~成。~景。~谨。荒~。7 岁数:~纪。~事(岁数)。~高。~轮。8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童~。青~。壮~。中~。老~。9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兄。~谊(同年登科的关系)。10 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