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两的拼音、解释、组词

明两的简介:

míng liǎng
1.《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孔颖达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二体,故云明两作离也。"本谓《离》卦离下离上,为两明前后相续之象。后以"明两"指太阳。 2.借指帝王或太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明两原指易经中的离卦。离卦论象为日,日又有明之意。因离卦有上下二体,故称为「明两」。为两明前后相续之象。语出《易经.离卦.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后指帝王贤能可明照四方。《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王粲诗》:「不谓息肩愿,一旦值明两。」《文选.谢瞻.张子房诗》:「明两烛河阴,庆宵薄汾阳。」唐.李善.注:「郑玄曰:『明两者,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其于天下之事,无不见也。』」

关于“明两”的表述,通常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常见词汇或成语,“明两”这个词单独来看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词语或者表达。可能是输入时出现了误写,或者是特定语境下的用词。为了更好地帮助您理解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和示例,请允许我根据可能的意图为您解析,并给出基于“明两”的解释及5个自创的造句。

可能的解释:

  1. 字面意义:从字面上看,“明”可以指明亮、明白或光明;“两”通常表示两个。如果结合在一起,可能会被解读为形容某事物非常明亮或者清晰的状态,或者是描述某种情景下有两点特别突出的特点。
  2. 文化背景:“明两”也可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出现的表达方式,例如古代文献中的专业术语或古文中的特殊用法。

造句:

  1.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明两,生机勃勃。
  2. 在这场辩论赛中,甲乙双方都表现出了深刻的见解和清晰的思维,真是明两相照。
  3. 山间的晨雾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使整个山谷变得明两通透。
  4. 灯光下她那双眼睛闪烁着明两,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
  5. 这本书的文字简洁明了,让人读来感到特别清晰明两

如果“明两”并非上述解释中的词语或概念,请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或检查输入是否正确。这样我能更准确地帮助您进行详细的解析和造句。

分词解释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liǎng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