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宰的拼音、解释、组词
时宰的简介:
shí zǎi
1.犹时相。
1.犹时相。
- AI解释
《时宰》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特指当时的执政者,也就是掌管国家政务、拥有决策权的人。这个词通常用于表达对当时政治局面的看法或评价。
详细解释
-
字面意思:“时”指的是当前的时期或者时代,“宰”则是管理、治理的意思。“时宰”即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或时期的执政者。
-
历史背景与文化含义: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唐代以后,由于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谏议机构的存在,“时宰”的形象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它可以指代皇帝任命的最高决策者、重要的大臣或者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家。
造句
- 唐朝中叶,李德裕作为“时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时宰”们的决策往往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与民生疾苦。
- 杜甫在诗作《丽人行》中有句云:“适闻大肚君,为国忧时宰”,表达了诗人对当朝执政者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景抒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之高”的官员也可被称为“时宰”。
- 作为一代贤相,魏征不仅是唐太宗的忠诚辅佐者,更是一位直言敢谏、关心政事的杰出“时宰”。
这些句子体现了“时宰”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所承载的政治意义与文化价值。
分词解释
时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
宰
zǎi
1 杀牲畜:~杀。屠~。~牲节(亦称“古尔邦节”、“牺牲节”)。2 借指商贩用狡诈的手段使顾客在经济上受到损害(有的地区称“斩”)。3 古代官名:~相(xiàng )。~辅。太~。~官。4 主管、主持: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