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封帛的拼音、解释、组词
束发封帛的简介:
shù fā fēng bó
指妇女忠贞不渝。
指妇女忠贞不渝。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唐人贾直言被贬岭南,与妻诀别时,愿妻早早改嫁。贾妻听后将头发用绳子绑起来,以布帛封起来,要贾生在上面写「非君手不解」五个字。二十年后归来,布帛字迹依然如旧。见《新唐书.卷二○五.列女传.贾直言妻董传》。后用以指妇女的忠贞不改。
《束发封帛》是一个成语,但看起来它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或被正式收录在汉语辞典中的成语。根据字面拆解,“束发”指的是古人男子到十五岁左右(成童之年)时,开始将头发束起,象征进入青春年华;“封帛”可能是指用布或者丝帛来封存某物,或者是某种仪式性的包裹行为。结合这两部分的含义,我们可以推测《束发封帛》可能是指一种在男子十五岁左右举行的成童礼中,以结发和封存某些象征性物品为形式的一种礼仪活动。
但是,由于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或者广泛认可的意义,我们无法给出其具体的、确切的文化或历史背景。因此,在正式的辞书中,这个词语并未被收录。
基于上述推测,“束发封帛”可以理解为一种仪式性的行为,用于象征性的庆祝少年男子的成长。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表达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几个示例来展示其可能的应用场景:
- 在古代的成童礼中,家族长辈会将年轻的男性成员的头发束起,并用布帛包裹一些代表智慧、勇气等品质的小物件,以此来祝福他能够茁壮成长。
- 为了庆祝朋友从少年迈入青年阶段,可以采用一种象征性的“束发封帛”仪式,虽然并不实际执行古代习俗,但以此表达对其未来充满期待的心情。
- 在现代的文学作品或剧本创作中,可以通过“束发封帛”的描述来营造出庄重、传统的氛围,用于描绘特定场景或人物的成长过程。
- 通过组织一场模拟古代“束发封帛”仪式的文化活动,既可以让参与者体验到传统习俗的乐趣,也有助于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 在一个关于历史故事的讲述中,主角在十五岁时经历了“束发封帛”的仪式,这不仅代表了他的生理成长,也象征着他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篇章。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解释和应用均基于对“束发封帛”这一词语含义的推测,并非其确切定义或使用方式。
分词解释
束
shù
1 捆住,系:~缚。~装(整理行装)。~发(fà)。~之高阁。~手无策。2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3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电子~。4 控制,限制:~身。无拘无~。5 事情的结末:收~。结~。6 姓。
发
fā,fà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2 放,射:~射。百~百中。焕~。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4 散开,分散:~散。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6 打开,揭露:~现。~掘。7 产生,出现:~生。~愤。奋~。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9 显现,显出:~病。~抖。~憷。10 开始动作:~动。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封
fēng
1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闭。密~。~口。~存。~条。~贮。~面。~底。~锁。~顶。冰~雪飘。~山育林。2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赏~。3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侯。~君(领有封地的贵族)。~邑。~拜(拜官授爵)。~典。~建。4 疆界:~疆。~域。~界。5 限制:故步自~。6 帝王筑坛祭天:~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7 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一~信。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