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星的拼音、解释、组词

使星的简介:

shǐ xīng
1.《后汉书.李合传》:"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謡。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合候舍。时夏夕露坐……合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后因称使者为"使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汉代李郃从观星象中,推知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到来。见《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李郃传》。后用来称呼朝廷派来的使者。唐.钱起〈重送陆侍御使日本〉诗:「辞天使星远,临水涧霜秋。」宋.晏殊〈浣溪沙.绿叶红花媚晓烟〉词:「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使星归觐九重天。」也称为「星使」。

词语《使星》详解

释义: "使星"在古代中国常指星相中的一个概念,是“二十八宿”中角宿的第一星。按照古代星象学说,“使星”位于东南方的天空,主司国家使者和外交事务。这一星宿与国家对外关系、出使情况有关联。

引申义: - 有时指负责外交或联络任务的人。 - 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可能作为形象化的说法来指称某位官员或者使者。

历史背景: "使星"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的占星学和政治思想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与国家的命运、出使的情况等关联密切,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秩序和人事活动之间关系的认识。

造句

  1. 官场风云变幻莫测,他如使星般灵活多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游刃有余。

  2. 大使作为国家的使星,肩负着外交重任,必须具备高超的政治智慧与沟通技巧。

  3. 自古以来,“使星”便是出使远方、联络外邦时不可或缺的角色。

  4. 他被任命为特使,如同使星一般肩负起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5. 在古代的朝廷中,那些能够准确判断“使星”的位置并据此做出决策的人往往能获得重用。

这些句子不仅体现了"使星"的基本含义及其引申意义,同时也展示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与重要性。

分词解释

使

shǐ

1 用:~用。~劲。~役。~力。~钱。2 派,差谴:~唤。~命。~女。3 让,令,叫:迫~。4 假若:假~。即~。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

xīng

1 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球。恒~。行(xíng )~。卫~。披~戴月。2 细碎的小颗粒东西:火~儿。3 秤等衡器上记数的点:定盘~。4 军官衣领上的徽记:五~将军。5 形容夜间:~行。~奔。6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宿。7 像星一样排列,分散:~~点点。8 喻某一方面新出现的杰出人物:影~。歌~。9 古代妇女面上所饰的花点。10 以星象推算吉凶祸福的方术:~术。~相(xiàng )。11 原子核物理学上指高能粒子射入核乳胶或云室、气泡室时发现有许多径迹从一点发出的现象。12 国际通用的衡量宾馆、饭店的等级标准:~级。五~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