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之师的拼音、解释、组词

仁义之师的简介:

rén yì zhī shī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为伸张正义、为民除害而组成的军队。精忠岳传.第十五回:「因此我主兴仁义之师,救百姓于倒悬。」

1. 为伸张正义、为民除害而组成的军队。《精忠岳传》第一五回:「因此我主兴仁义之师,救百姓于倒悬。」

仁义之师》是一个在中国文化中常用的词语,用来形容军队或战斗队伍在作战时遵守道义、讲求公正和尊重对手的行为。这个词语通常被用于赞扬那些以正派手段行事的军队或战斗者,强调的是他们不仅具有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具备高尚的精神品质。

详细解释

  • :指的是同情心、爱心和善意,在这里用来形容军队在作战时能够考虑对方的利益,不滥用武力。
  • :代表正义,即行为合乎道德或公理。在这里,它指的是军队行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综合来看,《仁义之师》强调的是在军事行动中不仅追求胜利,更注重遵循正义的原则和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

造句

  1. 历史上那些《仁义之师》,往往因其高尚的品质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2. 当今世界,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商战中,我们都要坚持做一个《仁义之师》。
  3. 某个军队虽然胜利了,但其行为被批评为不《仁义》,失去了应有的道义基础。
  4. 真正的《仁义之师》不仅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还要有一颗善良和公正的心。
  5. 在这次和平谈判中,我们希望对方能展现出一个真正的《仁义之师》形象。

分词解释

rén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①仁爱与正义;②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3 姓。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shī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3 效法:~法古人。4 榜样:~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7 军队:会~。出~。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9 一国的首都:京~。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