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房的拼音、解释、组词
中书房的简介:
zhōnɡ shū fánɡ
1.明代宫中的缮写收发机构。
1.明代宫中的缮写收发机构。
- AI解释
词语解释
中书房
- 定义:古代官署名。是中国封建王朝中负责编修书籍和起草诏书的重要机构,尤其在清朝时期更为著名。
- 历史背景:
- 在清朝,中书房是皇帝的私密秘书班子之一,主要职责包括为皇帝起草文件、草拟谕旨及处理有关国家大事的文书工作。与翰林院并列,翰林院负责国家重要的文职事务和编纂书籍的工作。
- 作用:该机构设立的目的在于加强皇权独裁,强化对官僚体系的控制力,通过直接向皇帝提供意见、建议以及起草重要文件来达到其目标。
造句
- “清朝中书房的官员往往来自翰林院最优秀的学士,他们以其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文字技巧为君主服务。”
- “乾隆帝非常重视中书房的工作,他曾多次亲自指导和审阅中书们的文稿,以确保所有诏令都符合他的意图。”
- “在那个时代,加入中书房是许多士大夫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那意味着他们能直接参与国家机密的决策过程。”
- “尽管中书房的地位很高,但它实际上只负责起草文书,并不直接参与政治决策;真正的权力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
- “每当有新的诏书或谕旨需要发布时,中书房都会立即启动紧急工作流程,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呈交御览。”
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书房”这一历史名词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词解释
中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房
fáng
1 住人或放东西的建筑物:~屋。~产。~舍。~租。库~。楼~。书~。2 结构和作用类似房子的东西:蜂~。莲~。心~。3 量词:两~儿媳。4 家族的一支:大~。长(zhǎng )~。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