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办婚姻的拼音、解释、组词
包办婚姻的简介:
bāo bàn hūn yīn
1. 不经男女双方同意,强行为他们订下的婚姻。
1. 不经男女双方同意,强行为他们订下的婚姻。
- AI解释
《包办婚姻》词义解析
包办婚姻,也称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指在传统社会中,由家长或长辈为子女选定配偶的一种婚姻形式。这种制度通常不考虑当事人的意愿和感情,而是根据家族利益、经济状况以及双方家庭背景等因素来决定婚姻。
详细解释
- 产生背景:包办婚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普遍认为父母对儿女的了解要比子女自身更深入,因此将选择配偶的权利交给长辈。
- 特点和弊端:
- 特点包括不注重个人情感、重视家族利益等;
- 弊端主要是忽视了个体自主权利和个人幸福感,可能导致婚姻不稳定或幸福度降低。
- 社会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包办婚姻逐渐被打破,更加重视个人选择权和平等原则。但在某些地区或文化背景下,仍可能存在此类习俗。
5个造句
- 尽管父母坚持包办婚姻的想法,小明还是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爱情。
- 传统观念中讲究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少见。
-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已经立法禁止包办婚姻,以保障公民的自由恋爱权利。
- 小李通过相亲认识了心仪的女孩,她的经历使他更加反对包办婚姻。
- 社会进步推动了个人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包办婚姻在年轻一代中越来越少见。
以上解释和造句旨在更好地理解“包办婚姻”这一概念及其社会意义。
分词解释
包
bāo
1 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装。~饺子。2 包好了的东西:邮~。背(bèi )~。3 装东西的袋:书~。皮~。4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括。~举(总括)。~容。~涵。~罗万象。无所不~。5 总揽,负全责:~销。~揽。6 保证:~赔。~在我身上。7 约定的,专用的:~饭。~工。8 围:~围。~剿。9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子。糖~儿。10 身体上肿起的疙瘩:脓~。11 姓。
办
bàn
1 处理:~公。~事。~理。2 处分:惩~。法~。首恶必~。3 置备:~置。~货。4 创设:创~。兴(xīng)~。
婚
hūn
1 男女结为夫妇:结~。新~。已~。~姻。~约。~礼。~变。~娶。~外恋。离~。
姻
yīn
1 男女嫁娶:婚~。~缘。2 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属:~亲。联~。3 较间接的亲戚关系:~故。~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