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以平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利以平民的简介:

lì yǐ píng mín
平:治理。用对百姓有利的事情,来治理百姓。

  • AI解释

词语“利以平民”似乎有些特殊,它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俗语。在标准汉语中,“利”通常表示利益、好处或者有利条件;“平”有公平、平均等意思;而“民”指的是人民。“利以平民”这样的组合并不常见于正式的中文表达中。

不过,根据词语结构和含义推测,我们可以尝试理解为一种假设性说法,即“为了百姓的利益而采取措施或行动”。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以下是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五个相应的造句:

  1. 理解:这句话可以被解读为:政府或管理者应当以普通民众的福祉为出发点,做出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决策。

  2. 造句示例

  3. 为了实现国家长治久安,领导人必须坚持“利以平民”的原则,确保所有政策都能真正惠及人民。
  4. 在这次经济改革中,我们应坚持“利以平民”,尽量减少负面影响,让大多数人受益。
  5. 利以平民”不仅是执政者的指导思想,更是检验政府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6. 为了响应“利以平民”的号召,市政府决定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标准,帮助更多困难家庭。
  7. 在制定新政策时,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利以平民”,确保不会给普通百姓带来过多负担。

这些句子是基于对词语意思的理解构建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利以平民”有特定背景或来源,请提供更多上下文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解释和造句。

分词解释

1 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2 使顺利、得到好处:~己。~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3 与愿望相符合:吉~。顺~。4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刃。~刀。~剑。~落。~口巧辩。5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息。~率(lǜ)。一本万~。6 姓。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