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遐的拼音、解释、组词
升遐的简介:
shēng xiá
1.亦作"升假"。升天。 2.帝王去世的婉辞。亦指后妃等死亡。 3.谓离世隐居,学道修仙。
1.亦作"升假"。升天。 2.帝王去世的婉辞。亦指后妃等死亡。 3.谓离世隐居,学道修仙。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升天。《文选.张衡.思玄赋》:「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蠛蠓而上征。」
2. 帝王逝世。《文选.潘岳.西征赋》:「武皇忽其升遐,八音遏于四海。」《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高祖升遐,将太子承祐分付著郭威辅佐。」
3. 远离尘嚣,静心修道。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二八:「岂若遗耳目,升遐去殷忧。」宋.苏轼〈辨道歌〉:「一丹休别内外砂,长修久饵须升遐。」
《升遐》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一种委婉的说法,用来指君主或皇室成员去世。它出自于汉代文献,并且随着时代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史书之中。
解释:
- 昇(shēng):上升的意思;
- 遐(xiá):这里指的是遥远的地方,也可以引申为极高的地方。
因此,《升遐》一词用来形容逝者灵魂飞升到一个远大、高洁的所在,是古代文人对死亡的一种美化描述方式。
造句:
- 唐代诗人杜甫在《秋兴八首·其三》中写道:“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当时天子似重瞳, 升遐何速也无踪。”
- 在明清时期的《红楼梦》中,对于贾母去世时的情景描写中也有“先君升遐已久”的句子。
- 明代文学家宋濂在《元史·世祖纪》中有记载:“上春秋已高, 老病渐甚, 于是升遐之仪始具。”
- 清朝王鹏运在他的词作《浣溪沙·悼亡》中写道:“君恩深似海, 升遐何处去寻踪?”
- 在现代文学作品《白鹿原》的一段描述中有这样的句子:“家主升遐之后,家族便进入了内斗的局面。”
这些例句展示了“升遐”一词在不同文学体裁中的运用,体现了它作为敬语的特点和其历史传承的意义。
分词解释
升
shēng
1 容量单位。2 量粮食的器具。3 向上,高起,提高:~力(亦称“举力”)。~格。~华(➊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➋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迁。~值。~堂入室(喻人的学问造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精深)。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