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室九空的拼音、解释、组词
十室九空的简介:
室:人家。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十户住家,有九家空无人居。形容天灾人祸造成人民穷困散亡的凄凉景象。语出《抱朴子.外篇.用刑》。
2. 《抱朴子.外篇.用刑》秦之初兴,官人得才:卫鞅、由余之徒,式法于内;白起、王翦之伦,攻取于外。兼弱攻昧,取威定霸,吞噬四邻,咀嚼群雄,拓地攘戎,龙变虎视,实赖明赏必罚,以基帝业。降及杪季,骄于得意,穷奢极泰。加之以威虐,筑城万里,离宫千余,钟鼓女乐,不徙而具。骊山之役,太半之赋,闾左之戍,坑儒之酷,北击猃狁,南征百越,暴兵百万,动数十年。天下有生离之哀1>,家户怀怨旷之叹2>。白骨成山,虚祭布野3>。徐福4>出而重号咷5>之雠6>,赵高7>入而屯豺狼之党。天下欲反,十室九空。其所以亡,岂由严刑?此为秦以严得之,非以严失之也。 〔注解〕 (1) 生离之哀:生时与亲友分离而难以再见的哀伤。 (2) 怨旷之叹:女无丈夫或男无妻子的悲叹。 (3) 虚祭布野:没人祭拜的坟墓布满田野。 (4) 徐福:秦时方士,字君房。生卒年不详。始皇闻东海祖洲有不死之药,遣福乘楼船,载童男、童女各三千人往求之,去而不返。 (5) 号咷:放声大哭。咷,音ㄊㄠˊ。 (6) 雠:音ㄔㄡˊ,通「仇」,怨恨。 (7) 赵高:?∼西元前207,秦时宦官。始皇崩于沙邱,赵高伪造遗诏,赐死太子扶苏,立胡亥为二世,杀李斯,自为丞相,专权用事,旋又弑二世,立子婴,后为子婴所诛。
3. 《抱朴子》,晋葛洪撰,八卷,分为内外二篇。因葛洪自号抱朴子,故以号名书。内编论神仙修炼、符录劾治诸事,纯为道家之言。外篇论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明理。全书对于我国古代药物、化学和神话传说等均留有珍贵资料。根据《抱朴子.外篇.用刑》的论述:秦国初兴的时候,任官得才,内则励行法治,明赏必罚;外则攻城略地,巧取豪夺;终于奠定帝业的基础。等到始皇称帝即位之后,就显得志得意满,过著极其奢侈、沉溺声色的日子。而且,淫威肆虐,筑长城,建别馆,掘陵寝;南征北讨,用兵连年;百姓既苦于横征暴敛,又疲于徭戍苛繁,弄得天下到处都有生离死别、失夫丧妻的哀叹,白骨堆积如山,没人祭拜的坟墓布满郊野,终于造成「十室九空」的萧条景况。及到徐福出亡,赵高入朝,天下百姓更加痛心疾首,于是纷纷起而抗暴,结果秦朝帝国历时仅十五年就被灭亡了。「十室九空」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形容天灾人祸造成人民穷困散亡的凄凉景象。
1. 十户住家,有九家空无人居。形容大乱之后,人民穷困散亡的凄凉景象。《抱朴子.外篇.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杀伤疾患,十室九空;百姓怨嗟,如出一口。」
《十室九空》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史籍,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家庭因为战争、灾荒等原因导致极度贫困或者人口大量减少的状态。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十个家庭中有九家是空无所有的。
详细解释: - 十室九空:在古代汉语中,“十”和“九”常被用作泛指的数量,这里的数字并不强调精确性,而是用来形容大多数情况。 - “室”指的是住所或家庭。 - 整个成语意味着多数家庭没有了财物或者大部分人都离开了,剩下的是荒凉的状态。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由于灾害、战争等原因导致人民流离失所或是生活极度贫困的社会景象。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极端贫困和人口流失状况的强烈关注与批判态度。
造句示例: 1. 这次战争过后,整个村落都变得十室九空。 2. 因为长期干旱,农田荒芜,村里十室九空,人们只得四处流浪求生。 3. 战乱年代里,到处是十室九空的凄凉景象。 4. 由于长期战乱,这个地区已经成了十室九空的荒凉之地。 5. 那个曾经繁荣的城市,在经济危机后变得十室九空,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分词解释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shì
1 屋子,房间,亦指家:居~。教~。会客~。温~。引狼入~。2 家,家族:皇~。女有家,男有~。3 机关团体内部的工作单位:档案~。4 古指妻子(亦指为子娶妻或以女嫁人):妻~。继~。5 刀剑的鞘。6 墓穴。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kōng,kòng,kǒng
1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泛。~话。~旷。~乏。~~如也。~前绝后。凭~(无根据)。真~(没有任何东西)。2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跑了一趟。~口无凭。3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军。~气。~投。~运。